
市北區(qū)司法局聚焦“營商增效年”,立足司法行政職能定位,深化“法治市北 澤潤民心”工作理念,聚焦黨建引領,打造融治微品項目,創(chuàng)新設立“北法菁英”“有法幫您”等載體形式,推動依法治區(qū)建設,助力優(yōu)化營商環(huán)境、多形式普法保障送法到居民群眾身邊。
?
“魏律師,這面錦旗您一定得收下,沒有您來回跑,我們兄妹現(xiàn)在還不知道要鬧成啥樣……”日前,在海倫路街道殘疾人維權驛站,肢體二級殘疾的楊先生將繡有“法律助殘解民憂 專業(yè)服務脫民困”的錦旗遞給法律援助工作者魏鳳玲。面對殘疾人維權路上的“無聲壁壘”與現(xiàn)實困境,市北區(qū)司法局以創(chuàng)新實踐構建起立體化法律援助體系,為“折翼天使”鋪就平等追夢的法治之路。
?
困境:維權遭遇 “無聲之墻”
?
在市北區(qū),目前共有2萬余名殘疾人,占青島殘疾總人口的13%。據市北區(qū)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介紹:“殘疾人的維權路上,橫亙著四座‘大山’,分別是?溝通障礙、較高的維權成本、缺乏法律知識以及?執(zhí)行困難?!?/p>
“聽障人士可能會因為手語翻譯延遲,而錯失關鍵舉證時機;視障人士可能無法閱讀盲文版文書,就像蒙著眼睛走迷宮,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的訴求,導致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?!笔斜眳^(qū)司法局工作人員翻開一本寫滿標注的工作日志,上面記著多起因溝通障礙導致的維權受阻案例。
與此同時,由于很多殘疾人行動不便,到維權部門往往因路途遙遠或者需要專人請假陪同,由此產生的交通和誤工成本成為“不能承受之重”。
“不知道什么是訴訟時效”“搞不懂舉證責任分配 ”——在社區(qū)普法調查中,不少殘疾人坦言“遇到糾紛首選忍氣吞聲”?!八麄儾皇遣幌刖S權,是根本不知道維權的大門在哪里。”社區(qū)法律顧問一語道破了弱勢群體的認知困境。
即使勝訴,殘疾人還要面對最后一道坎。市北法院的執(zhí)行記錄顯示,涉及殘疾人的執(zhí)行案件中,不少因被執(zhí)行人難找、財產難查陷入僵局,導致殘疾人的權益無法真正得到落實。
為了解決殘疾人在司法方面遭遇的痛點難點,幫他們翻越橫亙在眼前的“大山”,市北區(qū)司法局于去年11月在海倫路街道試點設立了殘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,集結擅長婚姻家庭、勞動爭議、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司法精英,為殘疾人士搭建便捷的法律援助橋梁。
?
破局:進“律師超市”點單選“軍師”
?
“我們要選的,是不僅懂法律,更有同理心的律師?!笔斜眳^(qū)司法局負責人回憶選拔過程時說。經過近兩個月的篩選,15名來自市北區(qū)5家律師事務所、執(zhí)業(yè)5年以上的優(yōu)秀律師組成“殘疾人援助律師專家服務團”,設立了“法律援助律師超市”。
殘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制定了包括援助律師值班制度、接待咨詢制度、重大案件匯報等相關工作制度,并陸續(xù)選取市北區(qū)殘聯(lián)以及條件合適的街道、社區(qū)建立“殘疾人維權驛站”。
走進安達路社區(qū)黨群服務中心辦公大廳的殘疾人維權驛站,看到顯著位置設立了殘疾人服務指示牌,鋪設了無障礙通道,并設置殘疾人服務窗口和等候接待區(qū),安排5名經驗豐富的律師輪流值班。
驛站里的醒目位置設立了公示欄,15名律師的專業(yè)領域、執(zhí)業(yè)年限、成功案例一目了然。受援人可以像“逛超市”一樣自主選擇律師,根據需求“點單”,這在青島尚屬首次?!熬拖袢メt(yī)院掛專家號,我們知道該找哪方面的律師。”楊先生指著公示欄里婚姻家事成功調解案例,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。
去年年底,肢體二級殘疾的楊先生家里老人過世,留有遺產,因遺產分配與兄弟姊妹意見不同,引起爭執(zhí),欲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爭議,無奈行動不便,維權無門。通過街道宣傳,了解到街道有法律援助殘疾人維權驛站,便通過社區(qū)聯(lián)系到了維權驛站援助律師,申請法律援助。
法律援助工作者魏鳳玲了解到相關情況后,主動聯(lián)系了楊先生的三個兄弟姊妹,約定時間來到殘疾人維權驛站進行調解。于情、于理、于法從多個角度分析案情,對各方講明利害關系,終于讓矛盾各方達成和解,簽署了分家析產協(xié)議,讓兄弟姊妹維系了骨肉親情。楊先生充滿感激,贈送錦旗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。
法律援助律師超市試點運行后,幫助殘疾人填補了法槌聲里的 “知識鴻溝”,也讓其維權不再成為一場場艱難的“馬拉松”。截至目前,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57件,為弱勢群體避免和挽回經濟損失510余萬元,成為幫助殘疾人解決法律糾紛的得力“軍師”。
?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